看到龙芯的那一刻,还是很兴奋的

尤龙,山东济宁泗水人。QQ127686
数码资讯,硬件技术文章分享
E5-4640v2,10核20线程×4。
产品集 英特尔® 至强融核™ x200 产品家族
代号名称 先前产品为 Knights Landing
垂直市场 Server
处理器编号 7210F
状态 Discontinued
发行日期 Q4’16
光刻 14 nm
内核数 64
处理器基本频率 1.30 GHz
最大睿频频率 1.50 GHz
缓存 32 MB L2 Cache
TDP 230 W
VID 电压范围 0.550-1.125V
提供嵌入式方案 否
最大内存大小(取决于内存类型) 384 GB
内存类型 DDR4-2133
最大内存通道数 6
最大内存带宽 102 GB/s
支持的 ECC 内存 是
PCI Express 修订版 3.0
PCI Express 配置 x16 port (Port 2 and 3) may negotiate down to x8, x4, x2, or x1. x4 port (Port1) may negotiate down to x2, or x1
PCI Express 通道数的最大值 4
支持的插槽 SVLCLGA3647
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 2.0
英特尔® 虚拟化技术 (VT-x) 否
英特尔®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for Directed I/O (VT-d) 否
英特尔® VT-x with Extended Page Tables (EPT) 否
英特尔® 64 是
指令集 64-bit
指令集扩展 Intel® AVX-512
2018年上市的3647针至强银牌4110cpu已沦落为拆机货。
CPU系列 Xeon Silver系列
制作工艺 14纳米
核心代号 Skylake-SP
核心数量 八核心
线程数量 十六线程
CPU主频 2.1GHz
动态加速频率 3GHz
L3缓存 11MB
热设计功耗(TDP) 85W
支持最大内存容量 768GB
内存类型 DDR4 2400MHz
内存描述 最大内存通道数:6
ECC内存支持:是
最大内存速度:2.4GHz
插槽类型 LGA 3647
封装大小 76×56.5mm
前言:脑子一热买了个M.2接口的nvme硬盘和硬盘盒,利用Wintogo做了个可移动操作系统。突发奇想,想把nvme硬盘安装到电脑上,无奈电脑上没有M.2接口,无法使用。通过百度大法,搜索到了好多技术文章,但都是简单的复制粘贴来的,要么太麻烦,要么错误处较多,无法直接学习实练。自己摸索了比较可行实用的方案整理后作以分享。
这里说的老电脑是指的没有M.2接口的电脑。如果想用固态硬盘,只能选用SATA接口的2.5寸SSD固态硬盘,无法直接享受M.2接口Nvme协议的固态硬盘。通常这种电脑可以通过刷BIOS,通过注入NVME协议来启动,但成功率并不高,且有一定的风险。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本文分享的通过Clover引导的方式。
引导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优盘启动引导至固态硬盘操作系统;一种是将启动设置为机械硬盘引导至固态硬盘上的操作系统。
1、首先,需要电脑有空闲PCI-e插槽,一片m.2 nvme转接卡,一片m.2 nvme硬盘,一个200MB以上的优盘(需要一直插在电脑上)。将固态硬盘通过转接卡安装到PCI-e插槽上,开机看能不能识别,能否作为从盘识别固态硬盘。
2、然后,下载备好以下软件:
Bootdisk Utility(BDUtility)
CloverBootloader 下载地址:https://github.com/CloverHackyColor/CloverBootloader/releases
3、插入备好的优盘,建议将下载好的Clover拷贝至Bootdisk Utility程序文件夹(我下载的版本为Clover-5150-X64.iso.7z),双击BDUtility.exe打开Bootdisk Utility软件。
先单击Options,选择Configuration,进入Configuration设置。
Clover Bootloader Source选项里:选择Local里的 Clover-5150-X64.iso.7z,如果没有拷贝进来,那就单击Local Repo来选择你计算机上下载好的Clover版本,其他留空。
Format options选项里:Volume label,输入自己喜欢的卷标;Multi Partitioning输入分区的大小,建议200(容量为MB),其他留空。
Other选项留空。
单击OK,返回程序主界面。
设置好之后,回到程序主界面后,单击Format。之后会弹出提示,确认即可。等出现All done提示,说明启动优盘已生成。
4、此时,电脑会出现有一个Clover卷标的分区和一个未创建的空白空间(该未创建的空白空间后期可以创建分区,可以使用。但保险起见,建议不要存取数据使用)给这个Clover分区添加盘符。
5、关键的一步!
打开优盘的分区,找到根目录\EFI\CLOVER\drivers\off下,将NvmExpressDxe.efi文件分别拷贝至这4个目录下。
\EFI\COLVER\drivers\UEFI
\EFI\COLVER\drivers\BIOS
\EFI\COLVER\drivers32
\EFI\COLVER\drivers32UEFI
如果没有则创建相应文件夹(其实,只要拷贝第一项即可。为了兼容性强,建议4个文件夹都创建并拷贝)。
阅读全文购买于1996年9月的希捷ST31081A,MADE IN CHINA!在当时,1080MB,绝对的大容量硬盘!要知道当时安装Windows95操作系统仅需要有120MB的容量就可以,Windows98也不过仅需要260MB的C盘即可。只记得我当时上网的时候,用的是Windows98。硬盘一般都是几百兆,1G以上的真的属于大容量硬盘了。这片硬盘,保存到现在,成色还是这么靓!还真是当文物来收藏的!(后面还有片产于1994年7月的老昆腾ProDrive LPS 540AT,容量540MB。)
看这主板用料!
阅读全文压箱底的一块5.25英寸的昆腾Quantum 大脚Bigfoot CY系列 2160AT机械硬盘。记得应该是上个世纪末的产品了。上面装的竟然是Win98,而不是Win95.这块盘,当时价格应该在1000元以上!虽然称之为是大硬盘,其实是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尺寸大!5.25英寸,盘体长20.3cm;另一个意思是容量大!2.1G大容量。要知道当时的硬盘大都为XXXMB,几百M的容量。
这个窗口,竟然能看到里面的盘片。转动的时候,很令人激动!
阅读全文很久很久以前,CPU市场还不是现在这样的格局。当时,PC业方兴,CPU设计制造入行门槛不算高,单单一个486,就有七八家公司在制造。如同现在漫山遍野的黄焖鸡米饭,说不清谁是正宗谁是山寨。
当然,这里面领先的企业一直是Intel。
转眼到了90年代末,随着行业发展,竞争激烈,一些公司相继退出了CPU制造业,当时,还在运作的相关企业大概还剩四家:
Intel、AMD、Cyrix、IDT。
其中,Cyrix和IDT明显就是要挂,最终也确实挂了,被来自台湾的威盛电子(VIA)收购,最后,VIA基本上也挂了。
这时候,如果AMD再撑不住,那Intel就会成为这个行业的垄断者,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当时,AMD情况并不好,其拳头产品K6-2只能勉强和Intel的低端产品Celeron(赛扬)打平,尚不足以对Pentium II造成威胁,同时,在Pentium II的基础上,推出了性能更好的Pentium III。
intel的春秋大梦,看起来就不远处。
这个时候,悬崖边上的AMD推出了一款里程碑式的产品:基于K7架构的Athlon(速龙)。
得益于表现优异的K7架构,Athlon和Pentium III的性能基本相同,互有胜负。但是对Intel来讲比较要命的的是,Athlon的价钱只有Pentium III的一半到2/3。
不按常理出牌的AMD立刻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同。
更要命的是,2000年3月6日,AMD率先发布了1G主频的Athlon。这是CPU历史上第一次突破1G大关。
而1G的Pentium III,则恰好晚了两天。
自4004开始,相继开发出8008、8086、286、386、486,一直到Pentium、Pentium II、Pentium III的CPU业王者Intel,居然让AMD拿了一血,这绝对是Intel的奇耻大辱。
更何况,AMD已经开始侵蚀Intel的市场占有率了。
Intel必须反击。
需要说明的是,那个时候,AMD和Intel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远不是现在挤牙膏局面。1999年2月发布的Pentium III,速度只有500 MHz,而到了2000年3月,intel就把Pentium III翻倍提高到了1 GHz。
这个时间段内,在AMD的重压之下,Intel至少出了三个大力出悲剧的事故,其中每一个事故都可以在这个问题下构成一个单独的答案:
1,为了使用更快速的Rambus公司的内存,Intel开发了i820芯片组,该芯片组出现错误,被迫召回。
2,为了追求更高频率,Intel强行推出了1.13 GHz的Pentium III,该CPU出现错误,被迫召回。
3,为了更高速度,Intel选择了更高速的Rambus内存,而不是更便宜的DDR内存作为新一代内存方案,昂贵的Rambus被AMD等支持的DDR打得满地找牙,Intel被迫花巨资买断了和Rambus的合同,重回DDR阵营。
顺便说一句,Rambus绝对是坑Intel专业户……
忍无可忍,Intel终于憋出了大招:采用NetBurst架构的奔腾4。
Pentium 4的登场是震撼的。当时,AMD和intel还在1GHz左右奋战,最高也就是1.1G这个样子,而Pentium 4出场就是1.4G和1.5G,一下子就把AMD拉开了一大截。
但是很快大家就发现不对,Pentium 4为什么这么慢呢?
阅读全文